第24节 (第1/2页)

道德经讲义 空净师 加书签

墨墨文学【mmwx.cc】第一时间更新《道德经讲义》最新章节。

正道必须在清静虚中处去求,当在清静中求。清静者,乃大道之本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没有求胜之心,不执一偏之见,与天地同于一心,与万物同于一道,所以不陷入有无,不着于动静,不染于是非,不囿于形器外相,自然而然,无为无欲,不求胜而自胜,不求正而自正。修真者若能得此正理,则寒热之害,自然不生;躁静之胜,自然不生,何患大成之不成,大盈之不盈乎?何患大直之不直,大巧之不巧,大辩之不辩乎?故曰“清静为天下正”。

颂曰:“智起生于境,火发生于缘。各具真性种,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烦。了知性本空,知则众妙门”。天下之人,皆因不能清静,所以不能得真正。花花世界,五颜六色,围困着人们,要找出一条生路,也不容易!多少英雄好汉,纵有冲天之志,却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最后都栽倒了,实在可惜!不可被一时花容所迷,花好终有失色时,一旦花落随风去,你还能拥有什么?

真美景自在心中,世俗的一切美景,皆是伪装布景,一旦三寸气短,成了一具“不动声色”的艳尸。修真之人,果能一尘不染,万缘放下,洗去心中浊欲,去其求胜之心,守其清静之正,得道成真又有何难?

【本章说解】

此章经旨,在于教导世人认识:道以清静为体,以中正为用。

人能知大道之体用,不有求胜之心,不执一偏之见,不陷入阴阳一端,心修无极,立于旋极,把握太极,执两而用中,未有不成其为大者。

大道至平至常,至虚至无。人未达到虚无之境以前,仍处在平常之域,只见其盈,不见其缺;只觉其优,不觉其拙。所以太上云:“少则多,多则惑。”

民谚云:“洪钟无声,满壶不响。”

皆是言虚之意。大德不德,是以有德;大为无为,是以有为,并非谦词也。道本是虚无一气,惟其有德,是以无得;惟其无得,是为有得。故道愈高之人,其心愈下;德愈大,心愈卑,心身言行,完全适从于道。

常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稍有所长,便诩(xu,大言也。)诩然骄盈自夸,傲物凌人,这是无道无德的表现。故太上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方为得道。修道并非常人所理解的百工技艺之术,而是以虚无为宗,功至于忘我之境,进而至于忘忘的混沌状态,即是已至化境。

日月之烛光照六合,山岳之高隐生宝藏。天之高明,地之博厚,皆非有有为而成。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山河之流峙,人物之生成,皆因感阴阳动静之机,得太极中正之理。虽然皆同此清静之气,均得此清静之理,但有清浊之不同,其理又有深浅之不一才形成了万物万理之差异。若能常守清静无为,固有之天德积修无缺,便是大成之人;倘若失去清静的正气与正理,私意横出,便是失却清静之正性,难以成为大成之人。

本章论述万事万物相反而相成之理,重述“反者道之动”之大义:“缺”者所以为“大成”,“冲”者所以为“大盈”,“屈”者所以为“大直”,“拙”者所以为“大巧”,“讷”者所以为“大辩”。这些都是“反者道之动”,相反而相成,以反而为用,因而才能大得大成的自然法则。

世人用事,循有而忘本,知阳而不知阴,知动而不知静,知顺而不知逆。故力求胜物而愈不能胜,最终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皆因其不能以清静为体,不能执两而用中之故也。学道之士应知:退是进,弱则强,虚为盈,无为有,以反为正,以减为增。故修证的进与不进,就看心之忘与不忘,唯此而已!

知足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这两句是说:天下行大道,社会安平,国富民昌,无战争,无内忧外患,百姓安享康乐,故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开田辟地,以期马粪肥田而已。天下若无道,世道必乱,百姓不能安其业,万物不能安其生,盗贼滋生,兵戈四起,此正是戎马有用之时。故养兵屯马,以备国家之需要。

此四句是以马喻道,马之去为有道,马之生为无道,故以马的“去”与“生”,比拟天下之有道与无道;以“粪马”与“戎马”,象征国家之治与不治。比喻巧妙,寓意深远。

治国之道,当以无为自然以养民,以无欲之事而安民。好象马匹一样,虽是有用之物,用之于疆场可以卫国,用之于战阵可以御敌,用之于农事可以耕田。道行天下之时,国泰民安,上下祥和,无兵甲之患,天下太平安然,百姓安居乐业,故用走马耕田种地,积粪肥田。故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粪”者,肥田之物,亦动词用。《河上公》注曰:“却阳精以粪其身”。其意引伸为修道治身,当清静无欲,节约能源,修德养心,炼精化炁,滋养性命。修道之人,当守清静无为之道。若不养清静,或生贪得之欲,或求名利之荣,身中“战乱”不止,心上刀兵奋起,性中意马横出。千思万念,头绪不断;是非人我,日日不休;三魂七魄,尽成魔军;五脏六腑,尽成战场。神不能守其舍,心无一时之安闲,何异于天下无道时的战乱景况。故欲保性命之长久,必须治之以无为之道。

人若不妄妄为,不生邪思偏念,以中正之道立命,以平和之气养身,自然清静无为,身中的“天下”自然太平。

罪莫大于可欲,

“罪莫大于可欲”,人的欲望是罪恶的总根源。欲之为害,无所不至。譬如酒池肉林,象箸杯,皆是一念之欲。名誉富贵,财物享受,求胜于物,逞强于人,贪高求大,执相偏迷……,凡此种种,皆为人欲之私,皆是造罪之根。故曰“罪莫大于可欲”。

人的欲心生起,犹如千钧之弩,惟在一寸之机。一星之火,可烧万顷之荒;一念之正,可除万念之妄;一念之邪,可引万魔之兴;一念之善,即是天堂圣境;一念之恶,即是地狱之客……。可见人之一念,关系甚大。修真之人,心性标准要求更高,先要从止念静心,止欲生悔处下手功夫。心不虚静,不从小处克己,念头不止,妄心频动,虽昼夜无眠,殷勤求道,亦只是空劳其形,空有其名而已,岂能逃脱业力的缠扰。

修真理法学认为:全息因果学说,是阐述生命现象的基本法则。是宇宙间最根本的自然规律,天地万物,概莫能外。“因”,即生命产生的因缘,其信息储存于生命的本因中。“果”,即果报,是内因和外因联合集约体结合的必然结果。因果是一对阴阳,因果互根而相生,因果律是决定人生死的最根本原因。世人多是“不信自然无以明,醉生梦死混人生;消尽宿福造新业,不识身后坠(zhui)沉沦。”

不知人的生命升降沉浮,存在与消失,皆是因果的相续变化,在不同时空的转换。

人体生命的一切身心活动所造成的“心、口、意”三业,都会如影随形。一旦这种业力能量释放,不同之因,必然结出善恶不同之果。全息因果规律,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前辈有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者是。”

以此理详观人的出生时空,荣辱盛衰,升降沉浮,福禄寿夭,际遇机缘,生老病死等等,都是自然因果规律的调控;都是自性所造善恶罪业的循环;都是自种其因,自收其果。人的祸福吉凶,都是自自受,不不受,循环不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

“人身难得今己得,此生不修待何时?”前人这两句名言,是了悟性命真理的由衷之言,值得借鉴。佛家道家对常道中人的肉身躯体如何延缓衰变,减少能量损耗,阻止器官组织的变质以及损坏,了大量深入研究。人类锲而不舍地寻求长生久视之道,探索长寿的门径。历代先贤深知:“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道德经讲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墨墨文学只为原作者空净师的小说《道德经讲义》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空净师并收藏《道德经讲义》最新章节。
红楼之平阳赋
红楼之平阳赋

本以平安一世,没想还是风起云涌,风起了,心动了,最后散落红尘!离奇而又平淡的穿越,张瑾瑜这个蓝星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到平行世界的一个封建王朝大武帝国,成为边境平阳郡城的一个守备将军,阴错阳差的主宰了北方的战局。封侯拜爵贵不可言,本想着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偶然一次回京述职的时候,遇到工部主事秦业带着工匠给自己修缮圣上在京城赐给自己的大宅院,说是工部员外郎贾政特意嘱托的,张瑾瑜听到熟悉的名字,这才猛然知

东辰缘修 连载 399万字

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所谓天子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或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而朕,曾为天子!承六世之余烈,邵述先帝之志。鞭西贼而惩旧党,所能必为,所伐必克,扫皇宋百年之积弊,使天威远畅,丑氐震叠!奈何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幸上苍哀怜,使朕于九百年后重活,留学于现代之世,经历科学之盛!如今!朕留学归来,重归少年。三尺长剑在手,问尔群臣:何日缚得苍龙?

要离刺荆轲 连载 402万字

玄天宗修行记事
玄天宗修行记事

生在修真界玄门第一大宗玄天宗领地父母都是宗门弟子这算什么?这不就是相当于投胎清华学区房,爹妈还是校职工?Easy模式开启,人生还不随她浪!

枯泽 连载 10万字

承汉
承汉

当群雄落幕之时,谁来传承强汉之风!207年冬,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卧龙岗。一樵夫突然冲出,众人误以为刺客。自此,匡扶汉室的大业中,梁甫成为那颗闪亮的新星。又名:《那天我和孔明一起出的山》、《开局刺杀刘备》

会翻书的笔 连载 24万字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飞扬跋扈,从唐人街开始

19世纪末,华工在美沦落为三等人。民间对华工的歧视与冲突越演越烈,袭击也逐渐增多。在旧金山的唐人街,大烟馆、赌档林立,堂口、会馆,鱼龙混杂。直到这一天,陈正威从船上下来,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喜欢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我跨过半个世界来这里,可不是为了来挖矿的。”

不吃葱花 连载 403万字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墨墨文学

本页面更新于2023-11-20 18:41:43